
一场决定中国工业绿色未来的竞赛正式鸣枪,全国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正加速准备申报材料,角逐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资格。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正式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工作。
各地区需在8月22日前完成推荐报送,每个省级行政区推荐数量不超过2个。
这一政策标志着中国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国家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并在试点探索、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根据通知,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建设范围可为园区整体或“园中园”,但需有明确边界。
01 政策窗口开启,园区绿色革命提速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生态等多领域技术集成应用和管理机制创新,实现区域范围内碳中和的产业园区。
这些园区已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战场。数据显示,中国各类产业园区对经济贡献达30%以上,而工业园区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约31%。
新政策要求各省级发改委会同工信、能源主管部门推荐“有条件、有意愿”的园区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这一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将加速零碳理念在工业领域的落地。
国家发改委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建设,同时鼓励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支持,通过专项债券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这种中央与地方的联动机制,为园区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
02 申报路径明晰,园区绿色门槛确定
根据政策要求,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需满足四项基本条件:主体资质、空间边界、数据基础和安全记录。
建设主体须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且原则上应列入最新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近年来省级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复的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也可申报。
在空间范围上,申报既可以是整个园区,也可以是“园中园”。但“园中园”必须有明确的四至边界,并由所在园区管理机构或地方政府负责建设管理。
最关键的是能耗数据基础。申报园区需在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这是实现精准碳管理的前提条件。
安全环保方面,要求申报园区3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或其他社会不良影响事件。
03 能源结构转型,多能互补成为核心路径
政策核心任务是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通知明确要求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
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被列为重点任务。这一要求直击可再生能源消纳痛点,为风光电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政策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并支持参与绿证绿电交易。同时,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也被写入文件。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形态获得政策支持。通知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以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形式参与电力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电力系统稳定性。
04 多元支持保障,资金审批双重突破
政策支持体系涵盖多个维度。资金方面,国家发改委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地方层面已有先行示范。江苏南通对纳入首批市级零碳试点产业园区,验收合格后给予不超过8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加上其他奖励,最高奖补可达100万元。
金融支持方面,通知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用于零碳园区建设。
审批制度改革也取得突破。政策提出探索对零碳园区多能互补、多能联供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审批制度。
在要素保障上,文件要求在零碳园区范围内创新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模式,探索实施区域审批或项目备案。
05 地方实践加速,零碳蓝图渐次铺开
在全国政策出台前,多个省份已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探索。2024年5月,安徽省发布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提出到2027年打造5个以上零碳产业示范园区,到2030年累计建成20个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在2025年6月3日印发的方案提出更高目标:2025年先行启动申报遴选,确定20个自治区零碳园区培育建设名单;到2027年建成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到2030年使零碳园区成为绿色低碳发展新引擎。
地方实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设定:2024年实现全域碳达峰,2025年降碳率50%,2030年80%,2035年实现全域碳中和。该开发区计划到2035年使清洁电力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均达到95%以上,基本建成高效、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零碳园区建设已成为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随着申报工作的推进,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名单将于近期出炉,为全国产业园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政策设计的阶段性目标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形成“试点推进、示范引领”的工作格局,支持有条件地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这场由三部委联合发起的零碳园区建设行动,将重构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逻辑,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以下为通知全文:
下一篇:没有了